醫藥健康產業是驅動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,也是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“雙發動機”之一,在外貿領域發揮著強大的帶動作用。
今年上半年,北京地區醫藥材及藥品進口645.6億元,規模居全國首位。醫藥健康產業實現進出口810.6億元,占全國同類商品進出口的21.3%。
這樣的成績得益于產業活力與政策支撐的雙重努力。今年5月份,《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(2024—2026年)》印發,北京海關等相關部門創新推出“智能審批”等監管模式……多重助力下,首都醫藥資源稟賦煥發更多光彩。
新模式提質效
每年3月,中國疫苗生產企業會從世界衛生組織訂購當年流感疫苗最新種子株,用于生產制作流感疫苗。從種子株進口到疫苗上市供民眾接種,要經過數十個環節,其中留給疫苗生產的時間十分有限,因此通關時間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進程。
企業需求就是集結號!
“疫苗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,是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。”據天竺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關在全國首創“一體三鏈”智慧衛生檢疫模式,通過研發特殊物品智慧管理系統,用大數據實現產品貨號、商品項號準確查詢,將疫苗生產用標準品的查驗時長壓縮至30分鐘之內,提高監管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控能力,節省人員、運輸等成本近千元。
作為全國首家空港型綜合保稅區,天竺綜保區擁有毗鄰首都國際機場的區位優勢、“自貿區+服務業擴大開放+綜保區”疊加的政策優勢,以及“區港聯動”“無縫對接”的功能優勢,使其業已成為全國人用疫苗進口最重要的聚集地。
通關效率的提升、物流成本的大幅降低,不僅給疫苗生產企業帶來滿滿的獲得感,更加暢通了疫苗供應鏈大通道,打造了支持和服務生物醫藥發展的創新“樣板間”。
今年上半年,天竺綜保區人用疫苗進口224.5億元,增長17.7%,占全國人用疫苗進口的94.8%。
智能化加速度
“‘智能審批’政策將特殊物品進出口審批的時長由3天壓縮到了秒級,企業出口速度總體提升了40%,為我們擴大海外市場份額鋪平了道路。”義翹神州董事長謝良志說,目前該公司6萬余種生物制劑均納入了智能審批范圍。
這是北京海關又一全國首創——特殊物品“智能審批”模式。在該模式下,低風險特殊物品由企業自助申請、系統審核放行,覆蓋產品超過15萬種,企業證明材料壓減50%,檢疫審批時限由原來的3—5個工作日縮短為系統“秒級”放行。
今年以來,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已向智利出口18.2萬劑三價流感疫苗,從企業接到采購需求到啟運僅用時3個工作日,“智能審批”的應用大幅壓縮了企業訂單交付周期,有效助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。
目前,“智能審批”模式已推廣至北京關區所有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企業,覆蓋產品超15萬種,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效助力。
據悉,近兩年來,天竺綜保區內特殊物品企業新增上游公司、機構客戶6家,輻射帶動下游科研、制藥等公司20余家。
產業鏈向上游
先進醫療儀器及器械能夠顯著提升醫療公共服務的整體質量,其生產制造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助于推動醫藥健康產業加快向“微笑曲線”兩端延伸。
今年1—6月,北京地區醫療儀器及器械進出口142.8億元,同比增長9%,占全國同類商品進出口的13%。
據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,北京地區醫療儀器及器械“北進口、南出口”特征明顯,主要進出口企業集中在天竺綜保區和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。
“為推動我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,我們首創了進口醫療器械生產資料‘兩驗一評’檢驗監管模式。該模式下,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提供聲明材料和用于生產醫療器械的證明材料,通過海關合格評定后,原則上不再實施現場檢驗,可以更加快捷高效進入生產加工環節。”上述負責人說,自該模式于今年2月順利落地實施以來,醫療器械生產資料檢驗時間由之前的3—5天壓縮至“分鐘級”。
為支持跨境電商醫藥進口創新“北京模式”,北京海關聯合多部門成立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產品試點工作推進小組,不斷擴大試點企業范圍,增加試點品類,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監管模式,在實現精準監管的同時,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關服務,有效緩解了國內部分用藥需求。外貿SOHO/易貿SOHO